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全民健康,既是共同富裕的基础,也是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比喻,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作为省山区26县之一,山区占区域总面积的70%左右,60岁以上人口占比26.75%,山区库区老年人群就医不便,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大、下沉不畅等问题突出。衢江区大洲镇更是典型的山区镇,所辖10个行政村,154个自然村,总面积14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98平方公里。最远的自然村与丽水市遂昌县交界,距离卫生院30多公里,最高的村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山顶仅有5户人家,地域广人员分布散,山区多为留守老人就医极为不便。为破解山区群众就医难题,让山区群众享受均等的优质医疗服务,衢江区中医院医共体大洲分院,开展“行走的医院”乡村巡回医疗服务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具体做法:1.百室+千医,优质资源全下沉。总院的医生全部融入医共体内的政府办村卫生室和家庭医生网格,区级资源下沉,优质服务无死角服务。2.固定+巡回,健康服务全覆盖。村卫生室固定点无服务、无村卫生室实行定时定点巡回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做到医疗服务全覆盖。3.线下+线上,医疗服务全方面。除线下的上门服务外,全科医生助珍包,可预约区级医院、北京三甲医院专家,优质的医疗服务乘着科技的翅膀飞进山区。 4.诊疗+干预,健康管理全周期。管治病、更管健康,两慢病分角色管理,全周期管理,实现医防融合。5.共性+个性,医疗服务全领域。根据患者的分类和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一老一小”帮扶活动,党建联盟每月进村开展中医药服务,满足不同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三)质量达到四提升。一是基本医疗服务有提升:通过“行走的医院”巡回医疗服务模式,2023年度门诊人次同比增长3%,住院同比增长57%。基层就诊率达90%,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二是公共卫生服务有提升:每月定时定点走村入户,老年人体检率达83%,两慢病患者患者规范管理率、控制率得到全面提升,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三是家医签约服务有提升:“行走的医院”巡回医疗服务,让医生真正的走进家庭,实现了有事找家医的服务模式,签约覆盖率达91%、规范签约率、有效签约率大大提升。四是群众满意度有提升。“行走的医院”巡回医疗服务,实现了从“看病远到看病近”,“看病烦到看病易”、“看病贵到看病省”,一呼就应,一看就准,一诊就愈,一好就笑。群众满意度达98%。
“行走的医院”乡村巡回医疗服务模式,打破“医生坐诊、群众上门”模式,变“群众跑”为“医生跑”。打破“辗转各地、寻医问药”模式,变“在院诊疗”为“在线诊疗”打破“重复就诊、重复检查”模式,变“多头检”为“检一次”。让山区群众真正享受到均等的医疗服务,让基层群众更有“医靠”。
案例一:2023年12月22日,衢江区中医院医共体大洲分院家庭医生杨志春在零下8度的天气,开车50分钟,行走20分钟,来到大洲镇深龙村乌岭头,一座山上只有吴金莲奶奶一户。为防寒保暖,杨医生在灶头边利用“行走的医院”全科医生助诊包开展检查服务。
案例二:患者杨水泉患有脑梗后遗症,常年瘫痪在床,2023年10月24日,衢江区中医院医共体大洲分院接到180平台通知,要求上门更换胃管,家庭医生吴伟荣带上“行走的医院”全科医生助诊包为杨水泉做了全面检查,并更换胃管。
文章来自:衢州市衢江区中医院医共体大洲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