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伴多发结核感染全病程管理的诊疗实践
作者:青海省人民医院     阅读: 35 次     来源:基层卫生人才工作委员会
马丽莉  薛晓红  沈宏伟  王元红  陈燕
青海省人民医院 
       案例正文
      1.案例背景: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慢性病全周期管理的要求,本例通过多学科协作(MDT)及医生主导-患者依从-医患共决策的个体化诊疗模式,实现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多发结核患者的“防-治-康”全病程管理。避免了致残性并发症、降低医疗资源消耗、提升生命质量,使患者长期处于疾病缓解期,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患者健康,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体现“以健康为中心”的防控理念。

      2.临床资料:病史描述及诊治经过 

       3.治疗亮点 
     (一)全病程管理与MDT决策 
      1.UC 活动期控制(2016-2023年)
      诱导缓解:遵循《2018年中国炎症性肠病治疗共识意见》、《炎症性肠病合并机会性感染专家共识意见》、《2019 ACG(美国胃肠病学会)临床指南:溃疡性结肠炎》、《2023年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中重度UC依次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治疗前及维持过程中均行结核筛查(T-SPOT、胸部 CT)。 
      维持治疗:生物制剂治疗期间每3个月监测炎症指标(CRP、粪钙卫蛋白),每 6-12个月复查肠镜,根据患者疾病活动度及严重程度调整方案。 

      患者健康宣教:针对UC患者自行停药、生物制剂注射依从性等问题,后期通过我科制作的炎症性肠病患者随访卡(图15)对患者进行用药提醒、疾病活动监测(疾病评估表格图16)等。 



      愈后随访闭环:结核停药后需继续监测UC复发风险,本例采用“临床症状+炎症指标+内镜”三维评估,确保双重疾病长期缓解,并建立患者交流群(图18),方便患者预约床位。


       2.结核感染的 MDT 诊疗(2022年)
       治疗矛盾处理:感染风险预警:TNF-α抑制剂显著增加结核感染风险,尤其是肺外结核(如胃结核)。本例虽在用药前筛查 T-SPOT(-),但仍发生潜伏结核激活,提示需要进行严密随访。 
      诊断陷阱:胃结核内镜表现易与胃癌混淆(如溃疡、结节样病变),本例通过病理肉芽肿+病原学检测确诊,强调多学科联合诊断的必要性。 
MDT共识:消化科+感染科+影像科联合决定停用ADA,优先抗结核(异烟肼 0.3g/d + 利福平 0.45g/d + 吡嗪酰胺 0.45g/d + 乙胺丁醇 0.75g/d),以 5-ASA单药维持 UC。
       3.IRIS的紧急处理(IBD-MDT)
      抗结核治疗3天后高热(39-40℃),排除其他感染后诊断 IRIS,予甲泼尼龙40mg/d抗炎,3天体温正常,2周内阶梯减量至停药,全程监测UC活动性(粪钙卫蛋白<250μg/g)及结核病灶变化。 
      治疗矛盾协调:在UC免疫抑制与结核抗痨的冲突中,MDT基于循证医学制定“先控感染”策略,参考《AGA生物制剂与感染指南》优先处理感染。 
      IRIS识别:非HIV人群IRIS诊断困难,本例通过“停药免疫功能反弹+抗结核初期炎症加重”的时间关联,组织我院IBD-MDT快速识别,避免过度抗菌治疗。 
      4.愈后管理(2023-至今)
      结核治愈评估:2023年12月完成1年抗结核疗程,影像及病理示病灶消失,感染科评估后停药。 
       UC维持策略:结核停药后使用5-ASA治疗,定期进监测粪钙卫蛋白,2024 年肠镜示黏膜持续愈合。 
       5. 医生主导-患者依从-医患共决策的个体化诊疗方案的实施
       治疗方案选择:该患者自确诊溃疡性结肠炎以来,曾2次发展为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17年因经济困难停止使用生物制剂后过度为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于2021年11月病疾再次复发,排除禁忌症后,重启TNF-α治疗,因患者工作忙碌,无法规律进行静脉生物制剂治疗,给予ADA皮下注射治疗后好转出院。结核治疗中优先考虑口服方案,提升依从性。 

      风险认知共建:通过可视化工具(如疾病进程图、药物作用机制图、药物使用SOP)帮助患者理解 “免疫抑制剂→感染风险” 的因果关系,减少“恐药”心理导致的自行停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室炎症性肠病诊疗工作手册,制定SOP规范疾病诊疗(图17) ,定期举行义诊及患者宣教(图19),更好服务患者。


       三、经验总结与推广

      该病例通过全病程管理框架、MDT多学科协作及医患共同决策,成功解决UC合并多发结核的复杂临床问题。其经验提示: 
      1.生物制剂时代需强化感染风险的全周期管理,将“机会感染筛查-预防性治疗-治疗中监测”纳入标准流程;
      2.罕见部位结核(如胃结核)的诊断依赖多学科协作,避免单一科室误诊; 
      3.医生主导-患者依从-医患共决策模式可提升治疗依从性,尤其在复杂治疗矛盾(如免疫抑制与抗感染)中具有关键价值。 
      4.全病程管理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治中具有多方面的好处,它能够实现精准诊断、个性化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更佳的疾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