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基层卫生人才工作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单位:北京天元中和医药科技研究院
京ICP备09057878号-6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分级管理 精准服务 依托紧密型医共体打造慢病管理新模式
作者:邯郸永年区第一医院 阅读: 16 次 来源:基层卫生人才工作委员会
邯郸永年区第一医院 贾斐
近年来,永年区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以牵头医院慢病管理中心为龙头,以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为基础,以家庭医生签约为纽带,按照“锁定目标、纳入管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多措并举、精准服务”的工作思路,坚持信息先行,区乡联动,医防协同,逐步构建起筛查、治疗、预防、康复、健康促进系统连续的慢病管理新模式。永年慢病管理做法先后被中国卫生健康网、河北新闻网、国家《人口与健康》杂志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2024年7月份被省卫健委确定为县域医共体慢病管理能力提升省级试点县,山东莒南县、邢台沙河市等多个县市区先后到我区参观学习,2024年12月份还作为全市典型参加了市政府组织的新闻发布会。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体系,成立慢病管理中心。依托牵头医院成立了区级慢病管理中心,主任由医疗集团主要领导担任,副主任由牵头医院院长担任,抽调区级医院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研究制定了区、乡两级慢病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组建了由区级医院心血管内科、内分泌专科、专科护士和网络信息员参加的慢病管理团队,负责指导各卫生院向辖区内居民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同质化、全方位的慢病管理服务。各乡镇卫生院也先后成立慢病管理分中心,由卫生院院长任分中心主任,抽调医疗、公卫人员组成专门队伍,具体负责乡村慢病管理任务的落实,全区形成上下对口、协调联动的慢病组织管理体系。
(二)摸清慢病底数,锁定服务对象。由医共体牵头医院慢病中心牵头负责,借助原有的慢病工作优势,根据门诊慢特病申报情况、下乡义诊筛查情况、医院就诊的慢病患者情况收集慢病对象底数。各卫生院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筛选录入慢病对象底数。通过上述四个渠道,2024年先后摸排出全区六种慢病33758人,其中高血压19475人,糖尿病9817人,合并症慢病患者11752人,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管理奠定基础。
(三)依托信息系统,推送服务任务。牵头医院开发建立了全区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区乡村三级互联互通、协同应用。在此基础上,将筛查锁定的慢病患者信息导入慢病管理信息系统,并按居住情况,通过信息系统推送到相关卫生院,再由卫生院推送到相关村街,作为各乡镇慢病管理服务任务,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2024年陆续推送各卫生院慢病对象16706人,全部纳入了慢病管理范畴。
(四)严格责任落实,促进三级联动。牵头医院慢病中心主要负责慢病服务对象的筛查、导入,卫生院推送上来的较重慢病患者的诊疗服务,对各成员单位慢病管理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各卫生院负责对慢病中心推送慢病患者的回访、复查,对较轻慢病患者的诊疗服务,提供本乡镇基本公卫服务筛查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对较重慢病患者的转诊服务,对村医履约服务的督导检查;村卫生室主任负责对慢病患者进行家庭医生履约服务,对慢病加重患者的对上推送和转诊服务,对慢病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通过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确保慢性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系统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五)强化保障措施,推动高效运转。一是绩效激励。争取医保部门支持,把糖尿病、高血压门诊特定疾病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付费,将医保政策向慢病健康管理倾斜。对基本公卫项目资金指标,率先对老年人体检和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实行按量分配,体现多劳多得、奖优罚劣。2024年在对2400万基本公卫经费指标分配时,做到了按量拨付,激发了各卫生院慢性病管理的内生动力。二是回访督导。成立区乡两级慢病服务回访中心,每月对各乡镇慢病服务的真实性、满意度进行回访核查,并及时通报抽查情况,督导乡村举一反三,搞好整改,逐步提升服务的覆盖面和满意度。2024年区级回访中心抽查回访2631人,印发通报四期,有力地促进慢病管理措施的落实。
二、主要成效
(一)慢病管理指标明显提升。①各成员单位纳入管理的主要慢病患者数量均显著提高,均值>200%。②各成员单位主要慢病患者门诊数量增加>5%,住院数量增加>15%。③各成员单位主要慢病患者复诊率上升>10%,规范化复诊率上升>10%。④各成员单位主要慢病患者复诊基础检查和特定检查比率均显著上升。
(二)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病患者进行分层管理,为双向转诊的慢性病患者建立了“绿色通道”,使得慢性病患者能够有序无缝转诊,及时享受合理诊疗和住院服务。2024年通过慢病管理渠道上转患者2155人,下转管理服务对象16706人,初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
(三)慢病患者获得感普遍增强。通过医师派驻、专家会诊、信息共享等措施,使群众在乡镇卫生院就可以享受二级医院医师的诊疗服务,服务质量和效果明显提高。2024年为58000多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对筛查出863名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时纳入慢病服务序列,进行规范管理,使基本公卫服务起到了既查体又防病治病的效果。与区医保局积极沟通,在具备条件的村级卫生室开设了医保报销服务,2024年村卫生室门诊患者就报销15.6万人次,报销费用274.9万元,让广大慢病患者更好的享受到城乡医保惠民政策。
三、创新亮点
(一)管理信息化。通过开发慢病管理软件,直接从门诊慢特病申报名单、下乡义诊筛选名单、医院就诊的慢病名单提取慢病患者基本情况,利用区乡村三级信息平台推送管理对象、反馈管理服务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情况也纳入信息化管理序列,积极打通基本公卫和慢病管理、家签服务信息之间的联系,最大限度将信息化贯穿到慢病管理的各个环节,基本上达到了慢病管理全流程信息化。今年又加入人工智能功能,实现了智能健康问答、个人健康画像、健康宣教和问诊转诊综合服务。
(二)服务精准化。牵头医院慢病管理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将高血压、糖尿病人群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三个等级。高危组患者由区级医院重点管理与治疗,中危组患者由乡镇卫生院管理与治疗,低危组患者由村卫生室协同随访管理。对高危类慢性病患者实施按病种转诊,实现区乡村分级负责、协调联动、精准服务。
(三)宣教多元化。在工作中,各级高度重视健康宣教活动,采取微信群、公众号、快手抖音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慢病防控康复等健康知识,提高群众对慢病的认知程度和对慢病管理的依从性。2024年牵头医院又在院内建立了健康教育宣教长廊,一些乡镇卫生院在院内建立宣教室、宣教墙、宣教大厅,各村基本公卫宣传栏定期更换慢病常识,宣传内容包括“健康大数据、慢性病解读、高血压宣教、糖尿病宣教、健康四大基石、生活方式认知、特色中医宣教和公民素养66条”等八个大板块,图文并茂,直观生动,寓教于乐,吸引了不少患者及家属驻足观看,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