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创新慢性病管理服务机制,推动医共体医防融合协同发展
作者:邢台市南和区人民医院 梁艳     阅读: 13 次     来源:基层卫生人才工作委员会
邢台市南和区人民医院  梁艳
       一、案列背景
      邢台市南和区人民医院作为南和区医共体牵头医院,为在慢病管理中充分体现作为公立医院的责任和担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卫健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院于2023年10月县域慢病管理中心顺利通过认全力推进南和区医共体建设强化健康促进服务。建立慢性病区、乡、村三级管理模式,在区域内实现筛查、转诊、随访的连续服务。同时开展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力求将我区慢病管理工作打造成:“一体化、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模式,切实为慢病患者就医提供便利,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二、案列展现
患者: 郑先生 男性 37岁 职业:司机
主诉:口干、口渴、多饮1年余。
既往史: 体健,家族史:父母体健过敏史:无
体检: 血压114/81mmHg,身高:180cm
体重: 95kg BMI:29.3属于肥胖)。
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16.66mmo1/L,糖化血红蛋白:13.1%,甘油三酯:5.5mol/L,低密度脂蛋白3.74mmol/L。
诊断: 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
      管理方案:
      1、调查问卷:评估(了解到患者对糖尿病认识欠佳,心里不重视,患者依从性差)
      2、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相关知识以及并发症的危害,让其正确认识糖尿病,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调整:
     总体要求: 控制总热量,、低脂、高纤维素饮食,限盐(<5g/天)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劳动强度制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如某一天的餐谱如下:约1875千卡热量
     早餐: 低脂牛奶250毫升,全麦面包75克,水煮鸡蛋1个,青菜100克。午餐:米饭150克,红烧鸡腿(去皮)100克,清炒青菜(如菠菜、油麦、西蓝花等绿色蔬菜)200克,鸡蛋汤不加淀300毫升加餐:西红柿100克,坚果(杏仁20克)。晚餐:杂粮馒头150克,凉拌青菜200克,豆腐汤不加淀粉300毫升
       运动计划:
      1.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起自行车等),饭后散步30分钟
      2.抗阻训练(每周2次,如哑铃)体重管理:减重5%--10%
      3.药物治疗
      降糖方案:前期:3+1胰岛素强化治疗
      血糖稳定后改为口服:
      伏格列波糖片:每次量:0.2mg,口服,每天三次
      二甲双胍格列净片:每次量:500mg,口服,每天二次
      甘精胰岛素:18iu,每晚21点皮下注射(根据患者的血糖值及时调整)
      降脂方案: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次量:20mg,口服,每天1次
      阿昔莫司胶囊:每次量:0.25mg,口服,每天三次
      4.血糖监测:前1周每天6次血糖监测,即三餐前及三餐后,之后改为每周2次空腹血糖+饭后血糖,每3个月复查HbAlc(目标<7%)
      并发症查:眼底检查(每年1次),神经病变检查,尿蛋白检查
      5.低血糖指导:指导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和低血糖的症状以及处理方法,出门随身携带糖果
      6.足部护理:每日足部检查,观察是否有红肿、水泡、破溃,用37°c以下温水泡脚,时间小于10分钟,避免烫伤,保持足部干燥,涂润肤霜防止干裂,穿舒适的鞋袜,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鞋头宽松避免挤压足部,选择吸汗的浅色棉袜,便于发现血迹,如发现足部红肿、疼痛、温度异常及时就医。
      3个月后随访结果:
      体重:88kg(下降7kg)
      血糖控制:空腹血糖:6.9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甘油三酯:2.3mmol/L ,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患者自觉症状减轻,心情愉悦,生活质量提高。
      管理总结:
      1、个体化目标设定;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并发症的风险设定各项指标(年轻患者血糖的控制目标更为严格)
      2、多因素干预:同时管理血糖、血压、血脂、体重
      3、并发症预防:指导患者早期筛查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等

      4、长期依从性:通过定期随访和健康教育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紧紧围绕糖尿病“五驾马车”综合管理,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医防融合协同管理

      慢病管理系统与医院系统对接,实现协同管理。慢病管理系统与医院的His、Lis、Pacs平台对接并协同管理慢病患者,慢病管理中心对符合纳入标准化管理的慢性病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后台大数据通过汇总慢病患者信息,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推送健康指导和建议,管理出院和门诊患者,提醒就诊,发布科普知识。同时利用His系统,完善分类专科管理、筛查建档、病程管理、健康指导、复诊提醒、健康教育和医患互动。并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或APP展示,实施智能化在线访问、问诊、慢病管理、科普信息推送和答疑。患者端可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可免费咨询医生,数值同步至医生端,便于管理。改变以治疗为主的模式,形成预防、控制、治疗、服务为中心的全周期跟踪与服务慢病管理系统与医共体发展一体化,推动高质量融合发展。实施区域医共体一体化管理后,医共体总医院慢病管理中心制定了慢病管理计划,组织慢病管理人员培训,培训医共体总院及医共体单位成员,形成闭环管理模式,稳定转诊,加强慢病诊断、质控与评估,医共体总院及医共体单位成员,已熟练使用慢病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慢病管理中心、健康体检中心为载体,有效解决了过去公共卫生对慢病患者的单一管理而不能取得较好效果的问题,慢病管理系统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实现5项“一体化”,即数据采集一体化、数据管理一体化、诊疗方案一体化、随访教育一体化、反馈评估一体化,慢病管理中心围绕防、筛、整、治、管五部分,采取主动和机会性筛查,分层管理患者,从而实现临床治疗和公卫服务数据共享,总院慢病管理中心联合基层医生团队共同管理,深化服务内涵,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健康教育与促进、定期随诊和脱落患者管理,为慢病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给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慢病管理系统与院内多科室联动,提高疾病防治能力。一级干预治未病。结合中医治未病理念,将慢病管理与中医科相融合进行一级干预。主要通过现场义诊,组建微信医患交流群、专线电话随访或入户随访等,对管理的慢病患者进行健康状况摸排答疑、高危人群筛查等,鼓励建立家庭医生健康档案,从源头上对慢性病进行早期干预,并对慢病患者进行早期中医干预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二级干预治已病。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展,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人群不断增多,慢病管理中心与院内多科室联动协作,为慢病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共享,充分发挥慢病中心与重点专科的技术优势,为慢病患者进行会诊与治疗,及早发现与治疗,将慢病并发症降至最低,提升慢病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最后与新时代服务理念相契合,精细慢病随访工作,通过在线访问、门诊随访等方式,全程把握患者慢病状况,及时更新系统数据,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
       三、应用成效
      邢台市南和区人民医院慢病管理信息化已逐渐成熟,实现了慢病管理信息化的大众化。通过汇总慢病患者管理数据,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实施了智能化在线访问、问诊、慢病管理、科普信息推送和答疑,完善了分类专科管理、筛查建档、病程管理、健康指导、复诊提醒、健康教育和医患互动。清晰掌握患者人群数,设定针对性和个性化管理方案,实现慢病管理信息化的可视持续呈现。患者可通过扫描医生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实现自我管理,包括医患咨询、体重管理、教患阅读等。

      全区规范化“两病”(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突破38554人,规范化管理率达88%以上,其余4种慢性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肾病、慢阻肺)管理人数达10280人,为医共体建设初期的181.3%。主要慢病患者1年内≥1次就诊人数由6010人增加到16055人,增长167.14%,主要慢病诊疗转诊上转人数为445人,为医共体建设初期的106.98%,新模式的运行,使医共体总医院及成员单位的服务能力得到了双向提升。我们还对慢性高危人群进行了建档病管理,将区域慢病患者及五病专并高危人群进行分类分标、分层管理。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四、创新点

      1、医共体总院慢病管理中心作为区域慢病管理指挥中心是一大亮点。医共体总院及医共体单位成员均具备医、护、康、养一体化的服务能力来搭建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流程,这种全域性的合作模式,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医共体总院慢病管理中心,全域上下联动,县乡村医生与专科医生协同管理,打造“医院--公共卫生--家庭”的服务闭环,建立医护全流程,全周期的服务模式,实现了患者无缝就诊,转诊衔接,不仅住院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现了同病、同院、同治,还利用信息化将整个区域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实时全程的追踪与管理治疗。
      2、为了加强患者与医院之间的联系,我们利用慢病管理系统大数据支撑,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医院“慢病云平台”及时为患者发布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饮食运动参考、心理指导等健康知识。通过这种模式,我们逐渐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观念进行转变,形成了以预防、控制、治疗、服务为中心的新型医疗模式,通过日常监护、疾病预防、健康教育信息整合、远程监测以及院外康复随访等方式,实现了慢病人群健康全周期的跟踪与服务。
      五、参与单位情况介绍
      邢台市南和区人民医院是辖区内唯一一所集临床、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养、托育为一体的公立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创建于1949年,占地面积115亩,建筑面积140685平方米,开放床位650张,现有干部职工870人,专业技术人员789人,设内、外、妇、儿、检验等共计4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市级重点专科5个,区县级重点专科4个。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河北省中医院等形成医联体单位,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长期合作,并开展了远程会诊。荣获“省级园林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示范孕妇学校”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