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守护健康之路:家庭医生糖尿病并发症 早期筛查与干预计划
作者: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卫生院     阅读: 32 次     来源:基层卫生人才工作委员会

毕峰  张立斌  裴茂盛  于莉莉

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卫生院

       一、案例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乡镇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限等问题,乡镇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为此,我们卫生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旨在为乡镇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因为血糖控制不佳,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足,该患者由于双下肢溃烂,行动不便且子女长期在外工作,无法及时照顾,只能行双下肢截肢治疗,对以后的生活无疑是一种挑战。我们团队结合新形势下医防融合创新思维,多举措医防并重,对辖区居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区域特征及服务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定期上门随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治疗方案。同时,我们还帮助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记录其日常用药情况、生活习惯等信息,以便于后续治疗和管理。此外,我们还积极协调村居资源,联合村卫生室,为患者提供了免费的健康体检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对此,我们团队计划开展全辖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筛查,旨在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这些并发症,通过筛查,可以在病情进展到严重阶段之前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或减缓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二、开展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难点
      一是技术能力。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缺少具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技术的专业人员,导致筛查质量难以保证。培训不足:家庭医生和护士可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培训,对筛查技术和方法掌握不够熟练。
      二是患者配合度。患者筛查意识薄弱:部分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主动参与筛查。依从性差:患者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距离远、时间不便等)未能按时完成筛查项目,导致筛查数据不完整。
      三是管理与协调。管理体系不健全:尚未建立完善的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管理体系,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筛查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信息共享不畅:医患之间信息共享不充分,影响了筛查结果的及时反馈和患者管理的连续性。
      四是外部支持。政策支持不足:缺乏针对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政策支持和经费补助,影响了筛查工作的推进。上级医院支持有限:可能难以获得上级医院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导致筛查能力和水平提升缓慢。
      三、主要做法和工作方案
      针对上述难点,我们通过加强设备配置、人员培训、患者教育、管理体系建设以及争取政策支持等措施,逐步提高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效果和覆盖面。

      为了有效地实施糖尿病并发症筛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计划制定、组织实施:

     (一)计划制定
       1、确定筛查目标:
    (1)提高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发现率。
    (2)降低并发症导致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3)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2、明确筛查对象:
    (1)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2)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年龄≥45岁且BMI≥24;有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压和/或心脑血管病变;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或甘油三酯升高者。
       3、制定筛查项目:
    (1)登记、身高、体重、血压、血氧饱和度检测
    (2)采血化验:糖尿病患者查空腹血糖,乙肝表面抗原、抗体检测
    (3)心电图检查
    (4)眼底病变检查(眼底照相机AI系统检测)
    (5)小班化教学、用药指导、评估

    (6)体格检查:主要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和足部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温度觉、针刺觉、踝反射、压力觉和震动觉等。

       足部检查:全面的足部检查,包括皮肤、骨骼、神经和血管的评估。
       4、安排筛查时间表:每周周一至周六 07:30
       5、确保人员安全:院内组织派车亲自车接车送,确保人员路途安全,排除一切困难,确保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进行全面的检查。
    (二)组织实施
       1、组建筛查团队:家庭医生(或全科医生)、基本公卫人员和护士。
       2、配置筛查设备:
    (1)血糖仪、智能健康管理一体机。
    (2)眼底照相机。
    (3)心电图机
    (4)神经系统检查工具(如针刺针、震动叉等)。
       3、开展培训:
    (1)对筛查团队成员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技术和方法的培训。
    (2)强化临床医生的预防知识和技能提升。
       4、宣传动员:
    (1)通过赶大集、转发朋友圈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入户随访等方式,向糖尿病患者和高风险人群宣传筛查的重要性。
    (2)发放筛查通知单,预约筛查时间。
       5、执行筛查:
    (1)按照筛查时间表,有序进行各项检查。
    (2)详细记录检查结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6、质量控制:
    (1)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筛查数据进行审核和反馈。
    (2)确保筛查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工作成效
      从2024年10月18日起截至2024年12月4日,参与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居民共计1008人。筛查过程中发现糖尿病并发症患者30人,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人、糖尿病肾病15人、糖尿病神经病变5人。对筛查出的并发症患者,家庭医生团队及时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访,跟踪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进展情况。
      同期定时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推动糖尿病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通过开展此次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工作,不仅提高了乡镇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还增强了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信任感和满意度。同时,这也为基层医疗机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有助于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此外,我们还通过此举宣传了健康知识,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五、下一步打算
      家庭医生在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下一步打算是结合最新的医疗指南和研究成果,进一步优化筛查流程和服务质量。具体来说,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早期筛查。家庭医生将继续推广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筛查,特别是针对高危人群,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通过定期的血糖、血压、血脂检测,以及眼底检查、尿常规等,及早发现潜在的并发症。
      二是提升筛查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家庭医生可能会引入更先进的筛查设备和技术,如便携式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仪等,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三是个性化管理。家庭医生将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筛查和管理方案。例如,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家庭医生会增加筛查频率,同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控制并发症的进展。
      四是健康教育。家庭医生将继续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定期的健康讲座、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等方式,让患者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五是加强协作。家庭医生将加强与上级医院的协作,通过“双签约”模式,让上级医院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履约资源大后方。同时,家庭医生也会积极参与到区域内的糖尿病管理联盟,共享资源,提高服务质量。
      我们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努力为乡镇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我们也期待能够得到更多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乡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