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构建“智防共管”新模式 筑牢慢性病防治基层防线——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示范区建设实践
作者:东莞市麻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阅读: 47 次     来源:基层卫生人才工作委员会
卢美玲  周健贞  钟雪欣

东莞市麻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 背景与现状分析
      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及居民生活方式的显著变迁,高血压、糖尿病(以下简称“两病”)已构成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麻涌镇作为珠三角地区典型城镇,其在“两病”防控与管理领域主要面临以下三方面挑战:
    (一)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亟待强化
      1、医护人员数量相对不足,现行随访管理模式效率较低,难以满足规模化患者管理需求。
      2、健康数据质量控制过程高度依赖人工操作,准确性与时效性面临挑战。
    (二) 重点慢性病患者管理成效有待提高
      依据2022年初开展的基线调查数据显示,关键健康指标控制水平未臻理想状态:单一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为 66.0%。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 70.0%。        
      上述达标率数据表明,仍有相当比例患者的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提示管理策略与措施存在优化空间。
    (三) 居民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能力薄弱
      居民对慢性病相关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偏低,慢性病患者普遍缺乏有效的自我健康管理技能。传统形式的健康宣教活动吸引力不足,导致居民参与度低下,预期效果难以达成。
      在此背景下,依据《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血压糖尿病防治规范(示范)区建设与管理指导方案》(粤卫办疾控函〔2019〕12号)要求,麻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22年正式启动省级高血压糖尿病防治规范(示范)区创建工作,旨在探索建立融合数字化转型与人文关怀的慢性病管理新模式。
      二、做法与经过
    (一)技术赋能,破解效率瓶颈
      1.AI智能外呼系统:部署AI机器人执行签约提醒、随访预约、满意度调查等任务,年外呼量超10万次,释放医护人员60%事务性工作时间;
      2.RPA数据质控中枢:通过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采集健康档案、随访记录等数据66万条次,自动生成规范化随访表15964份,数据缺失率、随访表规范性均有上升;
    (二)创新服务,激发患者参与
      1.“看图对话”本土化实践:我们对国际糖尿病联盟的工具进行了改造,开发了包含并发症体验教具和食物模型在内的可视化教育模块,将抽象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接地气的基层互动对话。

      麻涌镇社卫中心共组建10支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举行60余次小组活动,累计覆盖173人;实现了教育范式转型,从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知识传播”到“互动式体验学习”的转变;利用地图工具将复杂概念形象化,使之更易于理解和记忆;成本控制优势(除了地图工具、横幅及海报外,活动所需的其他物资极少)使得我们的模式具有高度的可复制性。




      2.“三高驿站”提供全周期服务:

      诊前:针对慢病患者群体提供精准服务,实现以“人”为中心的规范化随访、体检和中医药服务。
      诊中:对“三高”(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进行综合管理,采用分级分层的评估方法及医护联合的接诊模式(ICE),鼓励进行并发症筛查。我们配备了足部筛查工具、糖尿病感觉阈值检查、ABI检测、眼底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心脏彩超等先进设备。

      诊后:我们提供包括饮食模型、常用药物盒子、低血糖卡片及急救用品、胰岛素注射教具、糖尿病并发症体验教具等在内的多样化工具,以帮助护理人员更直观、具体地开展诊后服务。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提供胰岛素注射培训;推广“糖尿病日记疗法”,由护士指导记录血糖/饮食/运动数据,家属参与协同监督,服务对象包括200余名顽固性高血糖患者。



    (三)强化医联体建设赋能基层医疗

      本项目着力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协作机制,联合广东省心血管病中心、东华医院、康华医院多家省市三甲医院共建医疗联合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与深度协作。通过专家团队定期派驻坐诊,有效提升中心慢性病诊疗与综合管理能力。项目旨在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增强医务人员临床诊疗与科研能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并实现慢病同质化管理。



    (四)诊疗路径的规范化:
      制定诊疗管理路径,依据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管理的指南,制定与我中心实际情况相契合的诊疗管理路径,并将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三、成效与反响

     (一)管理效能显著提升



    (二)健康结局持续改善

      1.单糖尿病患者血糖不达标率下降13%;

      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上升18%。




    (三)社会影响广泛深入
      1.荣获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血压糖尿现防治规范(示范)区建设与管理项目“优秀单位称号”。
     2.在规范化路径及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下,我中心的参保慢病患者转诊率由2024年的9.66%下降至6.28%,实现了项目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管理水平,推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回归基层诊治,切实增强居民获得感和感受度的要求。
    (四)基层群众参与度提升
      糖尿病“看图对话”模式在基层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中不仅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增强了基层群众的参与度,重塑了医患关系,实现了与医护人员共同探讨最适合自己的健康管理方案。

      “看图对话”模式的成效:在超重人群中,BMI值下降的比例达到45.59%;在肥胖人群中,BMI值下降比例高达49.02%;血压达标率从63.89%提升至85.56%;血糖:血糖达标率从73.25%提高至91.27%;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从68.18%上升至74.24%。




      四、经验与启示
    (一)核心经验
      双轮驱动,数字赋能+人文关怀:AI与RPA技术减少了医务人员在数据处理上的重复、耗时和繁琐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二次录入数据的准确性,有效解决了基层人力瓶,。“看图对话”“日记疗法”等人文手段提升患者黏性。
    (二)普适性启示
      患者参与是持久动力:通过直观及可视化地图工具降低健康知识理解门槛,激发患者自主管理效能。
    (三)医防协同,强化能力建设

      医联体带教机制:与多家医院建立协作,专家每月坐诊带教,重点提升血压分组评估、血脂异常药物调整等技能。




      五、结语:
      麻涌镇社区服务中心创建省级高血压糖尿病防治规范(示范)区,通过技术创新打破效率壁垒,以人文关怀重塑患者角色,构建了“智能预警—精准干预—协同管理”的慢性病防治新生态。我们经验表明:在基层资源有限条件下,以技术解放人力、以机制激活参与、以数据驱动决策,是实现慢性病高质量管理的破局之道。该模式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尤其对提升老龄化社区慢性病健康服务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