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业四一六医院 曹茄艳
摘要:为解决非内分泌科住院患者血糖漏诊率高(超35.7%)及会诊响应延迟(10.5小时)的问题,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创新构建“预警-决策-干预”三级闭环的互联网+虚拟病房管理体系。核心创新包括: 智能预警闭环→标准化流程再造→移动终端赋能。实施成效:实现了血糖控制率提升、医疗资源优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医疗质量与安全性提高、经济效益显现及科研成果产出,为非内分泌科住院患者血糖管理提供了高效可行的新模式。
第一部分:背景与起因
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血糖管理已成为医院及医务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1]。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2],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5.89亿人,其中中国患者占四分之一,数量庞大,控制血糖是影响诊疗安全与预后的关键环节。而住院患者中糖尿病大多数集中在非内分泌科且分布科室广泛[3],占全院糖尿病住院患者的83.6%[4],,常因专科医护资源不足、跨科室协作不畅,陷入管理碎片化困境。然而,传统糖尿病管理模式依赖人工记录、被动反馈,存在血糖监测不及时、干预滞后、数据追溯难、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等问题,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不理想,增加了并发症的风险。
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深入推进,信息化技术正逐步打破医疗服务的空间壁垒,为跨病区同质化管理提供全新路径。为此,我院聚焦非内分泌科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痛点—漏诊率超35.7%、会诊响应延迟达10.5小时等挑战,创新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病房标准化体系。该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全院血糖数据,建立从自动预警到多学科协同干预的闭环机制,系统性破解传统监测滞后、协作低效等难题,最终实现住院患者血糖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系统搭建与流程再造
1.团队及技术底座搭建
(1)组建血糖管理团队:由内分泌科主导包括内分泌科医生、内分泌专科护士、营养师等组成的血糖管理团队负责全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
(2)构建虚拟病房:通过“糖尿病智能管理系统”(优利特医院血糖管理系统V1.0)建立虚拟病房,开设虚拟床位,“血糖管理系统”(强生DMS系统)实时上传血糖数据并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对接,且由内分泌专科医生和护士远程管理全院血糖异常患者的具有书写会诊意见、查看医嘱、查看检验检查报告、查看全院血糖情况、书写血糖管理记录表、追踪医嘱执行情况等功能的血糖管理虚拟病房模式,实现对患者全程远程管理。
(3)数据集成:利用信息化设备自动采集患者血糖数据,并上传至云端平台。在糖尿病智能管理系统界面上显示虚拟病房管理患者信息,不仅可以看到患者的血糖数据,还可以查看 CGM 血糖变化曲线以及胰岛素泵输出计量。内分泌科医生可以根据虚拟病房提供的血糖数据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根据病情与患者所在科室管床医生共同制定或调整相应的治疗 、血糖监测、血糖管理方案。
虚拟病房整体框架如图一所示:

↑ 图一:虚拟病房整体框架
2.闭环流程设计
(1) 智能预警闭环
智能预警:将智能血糖仪数据联网,通过血糖管理系统软件,对血糖异常住院患者进行血糖数据采集、数据统计、预警提示,根据患者情况设置风险池(出现一次极危血糖即低于2.8mmol/L 或高于7.8mmol/L 、连续出现两次血糖高于 11.1mmol/L),将高风险患者纳入虚拟病房管理名单。并设定血糖阈值,一旦超出范围,系统自动触发预警,通知相关医护人员。
(2) 标准化流程再造
①快速响应:内分泌科血糖管理团队每日查看风险池数据,将需介入患者移入虚拟病房。专科医生远程评估,15分钟内出具干预方案(如胰岛素调整、饮食指导),医嘱自动同步至临床HIS系统。团队每日安排医护各一名管理虚拟病房患者,结合患者情况个性化制定血糖控制目标并告知患者。
②床旁查房:团队每日对虚拟病房患者进行床旁查房,确定或调整治疗方案。
③护士管理:内分泌科护士按医嘱调节胰岛素剂量,开展健康教育,将患者纳入控糖微信群并指导使用智能血糖仪。其余时间由所在病区医护管理,患者可通过微信群或电话联系团队。
④执行追踪:管床护士记录干预后血糖变化,系统自动生成动态曲线,未达标者启动二次预警,形成“监测—预警—干预—再评估”闭环。
⑤出院准备:患者出院前,医生制定后续方案,护士指导开具健康教育处方、拟定随访方案并预约门诊随访。
⑥院外管理:出院后患者用智能血糖仪或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数据自动上传至云平台及医患APP,医患可在线互动,医生及时调整方案;随访人员每周电话或微信随访,出院1个月后患者在糖尿病护理教育门诊随访,微信群可互动;通过APP和微信群发送科普知识等。
标准化流程构建如图二所示:
↑ 图二:标准化流程构建
(3) 移动终端赋能
糖尿病智能管理系统通过移动终端搭建虚拟病房信息中枢,实时整合患者血糖数据、CGM动态曲线及胰岛素泵输出计量等核心信息,为内分泌科医生提供全景式病情视图。依托这一智能平台,医生可快速捕捉患者血糖波动与病情变化,进而与患者所在科室管床医生高效联动,共同制定或动态调整治疗、监测及管理方案,实现跨科室协同下的个体化精准干预,让血糖管理更具时效性与针对性。
3.临床应用情况
自2023年起,基于“互联网+”的住院血糖虚拟病房标准化管理体系正式落地我院临床科室,以创新模式为8117人次患者提供了精准化血糖管理服务,累计收益854023元。这一实践不仅打破了传统住院血糖管理的时空限制与科室壁垒,更通过标准化流程实现了从风险识别、动态监测到个性化干预、院内外联动的全链条闭环管理。
三、效果评估与优化:
1.血糖控制率的显著提升
数据对比:统计我院全院血糖实施虚拟病房管理前(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血糖情况,一年内住院总人数36306例,高血糖9879人次。全院血糖“虚拟病房”管理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一年内住院总人数49734例,高血糖人次11344次,一年内全院高血糖比例为23.95%,高血糖平均达标时间为5.78d,且患者住院时间从原来的(12.15±3.18)d缩短至(9.19±2.71)d,糖尿病平均住院日由原来的(12.37±2.12)d缩短至(9.92±3.07)d。住院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波动范围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通过系统实时监测和智能预警,医护人员能够迅速响应血糖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高血糖事件(血糖>13.9mmol/L)发生率从26.8%降至13.5%,低血糖事件(血糖<3.9mmol/L)发生率从8.3%降至2.1%,有效降低了高、低事件的发生。


2.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1)工作效率提高:虚拟病房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医护人员能够远程监控患者血糖,减少了频繁的人工测量和记录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资源合理分配:系统能够自动识别高风险患者,优先分配医疗资源,确保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避免了资源的过度集中和浪费。
3.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增强
(1)知识普及:系统专科内置的健康教育模块,为患者提供了丰富的糖尿病管理知识,增强了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2)个体化管理:专科团队根据患者的血糖数据和个人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使得血糖管理更加精准有效,患者血糖达标率(空腹4.4-7.0mmol/L,餐后<10.0mmol/L)从42.5%提升至76.8%。
(3)互动反馈:患者可以通过系统与医护人员实时沟通,获取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4)患者满意度提升:高效、精准的血糖管理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评分从(70.2±11.5)分(满分100分)升至(90.5±6.8)分,从而提升了他们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有助于增强医疗机构的竞争力。
4.医疗质量和安全性的提升
(1)标准化流程执行: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血糖管理,血糖监测、胰岛素剂量调整等操作的规范执行率从65%提升至90.5%,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治疗误差,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2)数据追踪与分析:系统能够长期保存患者的血糖数据,为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5.经济效益的显现
成本节约: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工作效率,虚拟病房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成本,为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了经济效益。
6.科研成果的产出
(1)课题:
①四川省护理学会2023年四川省护理科研课题:基于“互联网+”和标准化流程构建的虚拟病房在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H23040,3万元,在研。
②2024年临床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型糖尿病患者病房光环境与昼夜节律、血糖代谢的关系研究,2022LHFSSYB-03,0.5万元,已结题。
③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科技项目课题:基于标准化流程的微信小程序在糖尿病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21PJ161,15万元,已结题。
④2024年临床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型糖尿病患者时间管理能力对自我管理行为预测研究,2022LHFSSYB-10,0.5万元,已结题。
(2)论文:发表SSCI、科技核心期刊、北大核心等论文10余篇。其中代表性论文如下。
①曹茄艳,唐诗,吴小林,等.利拉鲁肽对初诊断的超重/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3,20(03):136-140.
②曹茄艳,刘漫.脑卒中糖尿病患者的持续性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1,30(01):114.
③高原,姚婷,万明,等.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T2DM伴轻度肥胖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脂代谢的影响[J].西部医学,2023,35(10):1501-1505.
(3)专利:
①一种排气式输液器,202421895449.4,已授权。
②一种多功能治疗车,ZL202322326970.8,2023年8月29日。
(4)专著:
①《实用全科护理指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7月,参编。
②《临床内科常见疾病诊疗研究》,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8月,参编。
(5)继教培训:成功申报2025年四川省级继续医学教育推荐项目立项。

四、经验启示:
通过多学科合作构建住院患者血糖管理标准化流程,结合“互联网+”打造虚拟病房,为非内分泌科糖尿病住院患者提供规范、专业、标准化的诊疗管理。此举能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与满意度,加快血糖达标,降低手术风险,改善预后,缩短住院周期,减少住院费用,同时提高护士积极性,实现医患共管共赢。
该模式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与方式,深化多学科协作(专科与主管医生、专科与责任护士联动),还能与基层及社区医院协作,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糖尿病高效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互联网+”医疗的实际价值,为社会发展助力。
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基于“互联网+”多学科协作的血糖管理模式,深化 3C+技术融合应用(动态血糖监测 CGM / 胰岛素泵 CSII / 血糖管理系统 CareLink),实现血糖波动实时追踪、精准输注与智能决策支持;拓展该模式至高血压、慢阻肺等更多慢病领域,构建全域协同管理网络;强化与基层医疗机构的深度联动,依托3C+系统打通筛查-干预-随访全周期路径,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持续优化技术算法与服务闭环,提升管理效率与个体化治疗精准度,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智慧医疗新高度。
参考文献
[1]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社会保障体系发展[J].社会保障评论,2023,7(02):3147.
[2]Over 250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unaware they have diabetes, according to new research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J].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025, 223112176.
[3]黄荣利,彭如辉. 全院血糖“虚拟病房”管理新理念在糖尿病诊疗中的探索[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8):898903.
[4]闫慧楠,秦洁,王晓云,等. 信息化助力下全院血糖管理的临床实践[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10):10691073.
[5]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514.
[6]储淑梅,李玉凤. 非内分泌科成人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现状[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23,31(11):862864.
[7]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5,17(1):16139.
[8]He D X, Li T L, Wang Q S, et al.Role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in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of blood glucose in COVID19 patients with hyperglycemia[J].Research in social & administrative pharmacy, RSAP, 2024, 20(6):6571.
[9]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J].协和医学杂志,2024,15(04):771800.
[10]陈舒雅,杨黎,李娇悦,等. 虚拟病房照护模式在老年慢性病病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25,39(11):19581963.
[11]张萍. 全院血糖管理中心临床实践及未来管理模式的思考[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2):169172.
[12]陶静,高莲莲,彭婷,等. 基于信息聚合概念的全院血糖管理模式的推动和实践[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11):11771182.
[13]黄荣利,彭如辉. 全院血糖“虚拟病房”管理新理念在糖尿病诊疗中的探索[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8):898903.
[14]闫慧楠,秦洁,王晓云,等. 信息化助力下全院血糖管理的临床实践[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10):10691073.
[15]《医院内虚拟病区智慧化血糖综合管理专家共识》制订专家组. 医院内虚拟病区智慧化血糖综合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5,17(3):299310.
[16]丁波,马建华. 多部门协作实施全院血糖管理[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5,17(2):206209.
[17]朱媛,耿兰,郑爽,等.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自我管理领域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24,39(21):2343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