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基层卫生人才工作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单位:北京天元中和医药科技研究院
京ICP备09057878号-6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羊城医访” 智能平台赋能广州市性病麻风病 防治工作实践
作者:广州市皮肤病医院 紫竹源上(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阅读: 69 次 来源:基层卫生人才工作委员会
叶兴东1 何婉苹1 宁德峰1 钟雪莲1 杨韵青1 罗权1 彭嘉俊1 袁源2
1广州市皮肤病医院 2紫竹源上(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本案例聚焦广州市皮肤病医院主导开发的 “羊城医访”智能平台在性病、麻风病防治领域的创新实践。该平台作为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重大项目《广州市梅毒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策略研究》(编号:20121A031001)的科研成果转化之一,通过数字化手段突破防治瓶颈,优化高危人群筛查方式,实现线上转介线下就诊闭环管理,有效推动性病、麻风病“早筛早治”,为广州市公共卫生防控体系注入新活力,也为医防融合慢病管理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正文:在公共卫生领域,性病、麻风病防治始终是重点与难点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防治效率成为趋势。广州市皮肤病医院积极响应时代需求,主导开发了 “羊城医访”智能平台,在性病、麻风病防治工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背景
广州市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一线城市,人员流动频繁,性病、麻风病防治面临严峻挑战。广州市皮肤病医院作为全市性病、麻风病防治管理职能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积极履行全市性病、麻风病防治管理职责,在医防融合提升性病、麻风病防治工作质量方面不断探索。借助贯彻落实《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的契机,广州市皮肤病医院(原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叶兴东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联合广州市12家医疗机构实施了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重大项目《广州市梅毒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策略研究》(编号:20121A031001),获得广州地区各类人群梅毒防治知晓率、梅毒感染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总结科研成果《广州市梅毒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策略研究》首创梅毒防控“1234”策略,即“性病艾滋病防治相结合,建设完善梅毒检测和监测体系,提升梅毒筛查率、疫情报告准确率和规范诊疗率,关注性工作者和性病就诊者、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吸毒者及孕产妇四个人群”的综合防控策略,梅毒防控效果显著,助力广州市2020年顺利通过《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中长期规划(2010-2020)》国家验收。
然而,传统防治模式存在明显短板。一方面,由于社会歧视,性病高危人群隐蔽性强,主动筛查意愿低,传统宣传教育难以触达;另一方面,麻风病公众认知度极低,基层医疗机构早期识别能力不足,导致患者容易漏诊或延迟确诊;此外,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互通的链条尚未完全打通,性病、麻风病疑似病例转诊转介渠道未完全畅通。在全民互联网时代,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新平台助力突破防治瓶颈成为必然选择。
二、设计与实施
基于前期研究获得的梅毒感染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转诊转介医疗需求,广州市皮肤病医院开发了“羊城医访”智能平台,开启了广州市数字化防治性病、麻风病探索。
(一)目标定位:提高性病、麻风病知晓率,优化性病、麻风病筛查转介流程,促进疑似病例早诊早治。
(二)建设过程:平台建设历经初建磨合与升级迭代两个阶:(1) 2020年7月,依托叶兴东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现广州市皮肤病医院)联合紫竹原上(北京)信息技术公司联合开发“羊城医访-梅毒感染评估筛查智能管理系统”(软著登子第5419491号)1.0版本嵌合在国家性病防控新媒体健康传播与服务平台“携手医访”中首期上线,用户需通过“携手医访”小程序主页面点击广州专区进入“羊城医访”。(2) 2025年3月,“羊城医访”2.0版本面世,完成升级迭代为独立的微信小程序,界面更加简洁明了,功能更加丰富强大,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医疗需求。

(三)技术支撑:作为科研转化成果,“羊城医访”智能平台兼具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当前2.0版本设置了患者端、医生端和管理端三大端口,其功能服务分别为:(1) 患者端:即患者入口,具有梅毒风险评估、麻风病风险评估、梅毒知晓率问卷调查、麻风病知晓率问卷调查、预约挂号、转介挂号、邀请好友参与(同伴介绍)、健康宣教、在线咨询等功能。(2) 医生端:即医生入口,具有患者转介、转介反馈、外展干预、干预包发放、患者档案、在线沟通等功能。(3) 管理端:即管理者入口,具有问卷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可视化大屏、数据导出、用户账户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
(四)特色创新:“羊城医访”智能平台优化了人群感染风险筛查和转介方式,有效解决“筛查易、管理难”的痛点,有效推动性病、麻风病“早筛早治”,开创了性病、麻风病防治领域“互联网+精准医疗”服务新模式,体现了医防融合“防治管”一体化的核心要义。(1) 在院外,用户可匿名登录自行完成梅毒感染风险评估和麻风病感染风险评估,系统自动将用户填报数据与后台数据库进行匹配,借助图像识别、智能算法等先进技术分析生成感染风险评级和建议,为用户推送相关科普信息和密切接触者分享链接,对于高风险人群自动提供性病/麻风病诊疗机构的预约挂号链接,实现“筛查-转介”线上闭环。(2) 在院内,借助平台医生端打通了“首诊医生发起转介→患者扫描转介二维码预约挂号→患者就诊→接诊医生反馈诊疗信息”全流程追踪,显著降低疑似病例流失率。(3) 借助后台管理端,性病、麻风病防治管理机构可实时监测各项工作数据,为政府决策和防控策略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五)融合实践:通过在各级皮防慢病机构、疾控中心、医院、血液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门诊)、美沙酮门诊和各医联体内部布局使用以及在各义诊宣传、宣教干预、居家检测等外展场景推广使用“羊城医访”智能平台,广州市性病、麻风病防治多部门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得到巩固和强化,“皮防-慢病-疾控-医院-社区-家庭”每个单元都参与其中,“筛查→转介→治疗→随访”闭环管理的医防衔接路径进一步清晰有效、服务流程进一步简化便捷。“羊城医访”智能平台成为医防融合助力广州市性病、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有力支撑工具。
三、实施成效
作为国内性病、麻风病防治领域首个集科普、筛查、干预、转介为一体的智能平台,广州市皮肤病医院叶兴东教授领衔、团队完成的梅毒防控“1234”策略成果转化开发的“羊城医访”智能管理平台对于性病麻风病防治数字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已申请发明专利1项(初审合格证201911293437.8)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版权1项(软著登字第5419491号)。自启用以来,“羊城医访”智能平台得到政府部门、业内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取得显著的公共卫生效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先后发文同意“羊城医访”链接“广州健康通”预约挂号系统、加强“羊城医访”应用促进高危人群干预转介,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搜狐网、腾讯网等主流媒体相继作了报道宣传,2025年7月“羊城医访”智能管理平台被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遴选为第一批广东省“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场景优秀案例。同时,通过广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广东省性病诊疗质控中心、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皮肤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等学术团体举办的多个医学继续教育培训班进行宣传推广,广州市梅毒防控工作模式和“羊城医访”智能平台得到省内外同行的称赞认可,累计培训学员超3000人次,多个兄弟单位参考借鉴并加以本地化应用,有效促进本地性病和麻风病防治工作开展。
目前,“羊城医访”智能平台通过链接“广州健康通”已覆盖广州地区145家医疗机构的预约挂号系统,大大提高患者就医便捷性。启用至今,已完成健康调查5000余人次;累计1680人次参与梅毒感染风险评估,筛查出高风险695例(占比41.37%);累计66人次参与麻风病感染风险评估,筛查出高风险45例(占比68.18%);通过线上转介功能链接“广州健康通”预约挂号850人次,成功就诊629人次,转介成功率74.00%。“羊城医访”智能平台凭借其出色的“匿名筛查-转介追踪”闭环管理功能和使用场景不受限的突出优点,实现性病、麻风病高危人群精准覆盖和有效防控。
四、经验总结与推广
“羊城医访”智能平台的开发落地得益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广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的出台和“互联网+精准医疗”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持续的技术拓展升级是平台发展的能量引擎,而立足群众需求和精准服务是平台收获认可与成功的关键。
自2010年《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实施以来,广州市早期梅毒发病率持续下降,其他四种主要性病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随着各级医疗机构术前、入院前、孕产检、健康体检等梅毒筛查普及,隐性梅毒报告病例逐年增多,在梅毒总病例中的占比接近90%,但筛查发现的隐性梅毒往往得不到有效转介和管理。此外,自1997年达到“基本消灭”标准后,广州市麻风病维持散发低流行状态。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羊城医访”智能平台将继续在隐性梅毒和麻风病“早筛早治”发挥重要的作用。
目前,“羊城医访”智能平台已迭代升级至2.0版本,其功能模块和使用体验已较1.0版本有了飞跃提升,但后台数据获取开放权限不够,平台尚未能与广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广东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等系统打通,用户转介就诊后的就医信息不能自动反馈,需要依赖接诊医生手动录入信息。未来,随着与区域医疗大数据的进一步融合,“羊城医访”智能平台有望在性病、麻风病预测预警和耐药监测等领域有所作为,并进一步拓展至慢性皮肤病防治领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A/OL].北京:新华社,2016-10-25[2025-08-08].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2]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广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EB/OL].(2022-03-31)[2025-08-08].https://www.gz.gov.cn/zwgk/fggw/wyzzc/content/post_8300591.html.
[3]杨韵青,罗权,汤少开,等,性健康相关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研究进展[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20,47,(5):460-464.
[4]叶兴东,杨韵青,何婉苹,等,364例男男同性恋者的梅毒筛查结果分析:基于线上测评和血清检测[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23,30(5):422-427.
附录
[1]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和发明专利申请初步审查合格通知书
[2]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羊城医访—梅毒感染评估筛查智能管理系统”链接广州健康通预约挂号页面意见的函
[3]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加强携手医访及羊城医访新媒体平台应用 促进高危人群性病干预及转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4]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公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场景案例(第一批)的通知
[5]推广应用证明